本团队现由13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和40余名博硕研究生组成。本团队聚焦“天然产物导向的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即以厚植独特理论基础的中医药作为原创性新化学实体发现的丰富资源和科学依据,紧扣“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和优化”,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重大疾病进行新药创制研究。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17项,转让1项)。
二、成员简介
本团队负责人王震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南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中组部第十三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甘肃省科技专家库收录专家,青海省“昆仑英才”项目领军人才,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评审专家,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级研究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和校级本科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团队骨干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或“双一流”等重点院校药学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在Angew. Chem. Int. Ed.、J. Med. Chem.、Eur. J. Med. Chem.或Org.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权专利多项。
教师详细简历见药学院官网:https://skxy.usc.edu.cn/szdw/jsfc.htm
1、科研平台
团队依托于辐射-线粒体与人类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平台,拥有一流的有机合成实验室、细胞房和核磁分析室,可满足化学合成、结构鉴定、化学生物学以及相关研究需求。
2、课题研究方向与成果
①活性分子骨架高效构筑及修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活性分子骨架的高效构筑与精准修饰是现代药物发现和生物功能研究的核心。该方向聚焦发展创新合成方法学,旨在提升复杂分子构建的效率与选择性。目前,团队实现了惰性C-H键定点官能化的简化合成,为骨架修饰提供了原子与经济性兼具的新途径;利用串联反应“一锅”法高效构筑了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大幅提升了合成效率;实现了复杂生物环境中多肽及蛋白质特定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定点修饰,为ADC及蛋白质修饰研究提供强大工具。相关研究已在Org. Lett、Chin. Chem. Let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图1活性分子骨架高效构筑及修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②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优化和活性研究
紧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国家战略,开展基于我国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改造和靶标机制研究,发展安全高效的临床前候选药物。目前,构建了类型丰富且新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吴茱萸碱、刻叶紫堇胺等传统中药源化合物库(>200个),确证了抗肝癌、抗胃癌和抗真菌等多个具有临床开发价值的候选化合物。创制的抗浅部真菌感染乳膏剂产品“杀菌先锋”乳膏已推进至科技成果转化阶段。
图2天然产物化合物库构建及生物活性研究
该研究方向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围绕PARP-1、NAMPT、IKZF1/3等热点、“Undruggable”关键致病靶标,基于结构导向的设计原理,结合AI筛选、靶向蛋白降解等前沿技术,进行新结构、高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筛选临床前候选靶向药物。目前已在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开发出数个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候选分子。
图3靶标导向小分子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
④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他代谢疾病机制及分子干预研究
该研究方向聚焦神经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的线粒体代谢异常进行药物干预及机制研究。目前,团队基于拼合原理原创开发出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抗衰化学实体——N-水杨酰色胺类化合物(NSTs),能够有效重塑线粒体功能,恢复细胞活力,对紫外诱导衰老、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脂质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均表现出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望创制出覆盖预防医学、疾病治疗与健康管理的立体化产品管线,兼具科学突破性与商业爆发力。
图4基于线粒体功能损伤的药物研究
⑤基于新技术的药物及其他功能用品制剂研究
该方向主要是针对团队开发的高活性分子进行缓释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构建以及制剂开发。目前,团队已成功开发出高效抗真菌乳膏制剂和抗衰修复护肤制品。其中,高效抗真菌乳膏制剂作为南华大学研究生团队项目“杀菌先锋——让脚气不再成为难言之隐”正式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20万元投资。该项目聚焦浅部真菌感染治疗领域,凭借天然产物衍生物创新技术,研发出高效抗真菌乳膏“杀菌先锋”,为解决临床耐药难题提供新方案。
图5药物及其他功能用品制剂研究
3、科研项目
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中组部第十三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和博士启动项目等各级项目,有力支撑了课题的开展。
4、学术交流
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成成果转化,团队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讲座。近年来,团队师生在中国药学大会、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湖南药学会等学术会议上分享了团队研究成果,奠定了学术合作与成果转化良好基础,提升了南华大学药学院及团队学术影响力。
四、研究生培养
团队秉持严谨治学、自由探索、交叉融合创新的科研理念,制定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施行多学科方向导师团队联合指导。积极支持研究生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学科竞赛。近5年来,研究生已获批省级课题3项,获各类奖项10余项。实验室已有二十余名毕业生前往东京大学、美国布朗大学、Scripps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著名院校机构深造。多数毕业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知名上市公司等岗位工作。
五、研究生招生
招生要求:
➢ 热爱科研、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善于思考,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
➢ 本科专业为药学、基础医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招生专业:药学(1007、1055)
联系方式
实验室地址:南华大学红湘校区医研楼112~117
地址:中国 湖南衡阳 常胜西路28号 联系方式:0734-8282914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