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瑶,南华大学药学院21级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力立教授。2023年获南华大学第十八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
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2021-2023)获得南华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获2023年南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团员称号。
l参与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中科院一区文章1篇,发表于Chin. Chem. Lett.(IF = 9.1);中科院二区文章3篇,其中Chem. Commun.(IF = 4.9)2篇,Curr. Opin. Green. Sust.(IF = 9.3)1篇);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主持2023年南华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
NO.1勤学善思,保持良好心态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可以增智长才、厚德明志。任何一个创新创造,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去支撑。而勤学善思是李诗瑶走上科研道路时,导师给她上的第一课。
在她第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个“卡脖子”问题困扰了她很久,一个主客体复合物的晶体很难得到。没有这个数据,造成文章关键现象的原因无法得到完美的解释。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100余篇,总结了所有培养晶体的办法,以物质本身的性质为基础,将较合适的方法一个个尝试。最后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文章也得以顺利发表。
她说,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免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难题,但比难题更多的是解决困难的办法,而寻找办法的过程其实是最快提升自我的阶段。查阅文献、请教前辈和老师、总结以往的方法,提炼出自己的想法、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只有自己不断探索才能慢慢找到科研的真谛。
NO.2坚持热爱,勇往直前
李诗瑶对于化学的热爱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化学向老师将瓶瓶罐罐摆在讲台上,硫酸铜滴入氢氧化钠的瞬间,蓝色的絮状沉淀在无色透明溶液中“翩翩起舞”,向老师告诉她化学是浪漫的。高中温老师带她走进了有机化学的世界,在这个碳化合物的世界里,她开始想要探索化学与生物体的关系。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化学师范”,梦想着未来成为一名化学教师,将这份独属于理工科学生的浪漫传递下去。或许是命运使然,她被调剂到制药工程专业,期间加入到肖老师的课题组开启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由此她打开了名为“科研”的大门。
谈到科研,她说,起初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做科研的能力,可是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慢慢坚定了信念,我想试试。
NO.3幸遇良师,快速成长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她说:“我很幸运,在研究生阶段加入了超分子生化传感实验室,遇到了各位老师。感谢王力立老师、杨留攀老师和姚欢老师对我的培养。”
她表示,她在科研方面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三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姚老师在科研软件和实验方法上教会了我很多,对实验基础知识薄弱的我进行手把手指导,从课题选题、实验开展、数据处理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姚老师对我的指导。杨老师是个温柔细腻的人,组会上他会贴心地指出我PPT上存在的问题。从杨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智慧、沉静、宽容的学术品质以及对学术的信仰与忠诚。而王老师是我人生中的伯乐,给予我机会,带领我成长。在学术研究上,提供给我们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充分的资金支持;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与深切的关怀与帮助。”
在三位老师的影响下,团队的小伙伴同样积极努力,实验室充斥着乐观且积极的学术氛围。李诗瑶表示,她在实验室总能被身边小伙伴们的阳光所感染,大家都有自己较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在为之奋斗,这为她的科研生活提供了满满的动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李诗瑶说,回望自己的科研成长之路,有阳光鲜花、康庄大道,也有拦路荆棘、沟坎坡堑,但她坚信,未来属于奋斗者,她将追随导师们的脚步,始终向前、无惧挑战,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常胜西路 0734-8282914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