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南华大学心血管分子靶标药理学与新药创制团队由陈临溪教授领航,其团队成员包括15名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另有3 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作为团队负责人,陈临溪教授是湖南省“225”高层次人才、衡阳市领军人才,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及衡阳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团体职务,担任《Health and Metabolism》创刊编委、《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等杂志编委。团队重点围绕Apelin/Elabela/APJ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展开研究,致力于阐明该系统与动脉硬化、心肌肥厚、血小板聚集等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分子机理,基于生物信息学开展APJ受体靶向创新药物的分子设计、合成、活性筛选、评价及临床应用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了高尔基体自噬(golgiphagy)及高尔基体医学(golgimedicine),目标是建成国际先进的分子药理学研究中心,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团队成果已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等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团队已经获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资助,并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出版学术专著5部。荣获6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负责人简介
陈临溪二级教授/博导/硕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湖南省“225”高层次人才
衡阳市领军人才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
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委会副主任
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
衡阳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近年来,陈临溪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要参与和指导课题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50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单篇最高IF=13.00,总IF=473.161,论文获奖百余项;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7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次、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次,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61名。
成员简介
李兰芳三级教授/博导/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Apelin/APJ系统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理
陈哲博士/博后/校聘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
曹建刚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管药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和外源物发育毒理
胡昊良副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Elabela/APJ系统分子靶标与血栓相关性疾病
王姝之医学博士/讲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靶标药物分子机制研究
唐名珠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线粒体自噬、高尔基体自噬与心肌肥厚
黄镇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付成效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临床分子药学、临床大数据驱动的药物临床评价
傅念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童琴副主任医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致病机制、治疗抵抗等研究
颜家龙助理实验师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及其靶标药物分子机制研究
罗旭灵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
主要研究方向
(1)探讨Apelin/APJ系统在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该团队于2010年发现,Apelin/APJ系统能促进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粘附,其主要通过激活14-3-3信号途径实现。2018年,团队进一步发现ROS -自噬途径可介导Apelin-13/APJ对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介导这一过程的选择性自噬类型。2025年,团队首次揭示SEC62依赖的内质网自噬在Apelin-13/APJ信号通路诱导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内质网自噬可介导Apelin-13/APJ对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内质网自噬受体FAM134B相比,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Apelin-13主要通过上调SEC62(作为内质网自噬受体蛋白)介导内质网自噬的发生。
图1.SEC62依赖性内质网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2)探讨Apelin/APJ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该团队2018年发现,PINK1/parkin信号诱导的线粒体自噬是Apelin-13/APJ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新机制,阐明了Apelin-13/APJ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新机理;同年,团队还报道Apelin-13可通过Warburg效应诱导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新机制;2022年,团队进一步报道,线粒体钙单转运蛋白(MCU)依赖的线粒体Ca⟡⁺摄取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Apelin-13诱导的HA-VSMCs增殖。因此,Apelin/APJ系统有望成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AS)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2. MCU依赖性线粒体Ca2+摄取诱导的自噬参与apelin-13刺激的VSMC增殖
(3)探讨Apelin/APJ系统在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该团队2007年报道,在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的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中,APJ及Apelin的表达异常增加;同时发现,APJ作为压应力感受器受体,可通过PI3K -自噬通路介导Apelin-13/APJ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促进作用。2017年,团队报道小窝蛋白1(caveolin-1)引发的自噬是Apelin-13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新机制;2019年报道,铁自噬和线粒体铁离子转运蛋白(SFXN1)依赖性线粒体铁超载是Apelin-13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新机制;2022年进一步报道,内质网应激-自噬是Apelin-13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新机制。心肌细胞肥大是心肌肥厚性心脏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而Apelin/APJ系统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因此该系统有望成为抗心肌肥厚性心脏病新的潜在治疗靶标。
图3.铁自噬激活和SFXN1依赖性线粒体铁超载参与apelin-13/APJ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4)探讨Elabela-Apelin/APJ系统在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目前研究已发现,Elabela及Apelin亚型中的Apelin-12、-17和- 36可通过激活APJ受体促进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激活血小板膜上的半通道蛋白Pannexin-1,介导ATP外流至血小板外,进一步激活血小板上的嘌呤受体P2X7,导致钙离子内流进入血小板,最终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通过药物评价及细胞膜色谱技术筛选发现,FDA已批准的成药可比司它及传统中药单体五味子甲素,可有效靶向APJ受体,进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新作用(该部分成果已申请专利并获授权)。
图4. Elabela-apelin-12、17、36/APJ系统通过激活PANX1-P2X7信号通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本科专业为药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
招生要求:热爱科研,学习能力强,具备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座右铭
修德、躬行、励志、求真
联系方式
1、团队负责人联系方式:陈临溪
邮箱:1995001765@ usc.edu.cn
手机/座机:15874719852
2、团队秘书联系方式:陈哲
邮箱:2023002046@usc.edu.cn
手机/座机:18932108192
下一条:手性药物合成与应用技术团队
地址:中国 湖南衡阳 常胜西路28号 联系方式:0734-8282914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药学院